反渗透设备通过膜元件截留水中杂质实现纯化,其失效会直接导致产水水质下降、运行效率降低,常见原因多与膜污染、预处理缺陷及运维不当相关,需针对性排查以保障设备稳定。
首先,膜元件污染与损伤是核心诱因。水中悬浮物、胶体易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,导致跨膜压差升高;有机物、微生物会附着膜面形成生物膜,堵塞膜孔并腐蚀膜材质;若原水含重金属或氧化性物质,还会破坏膜的化学结构,导致膜元件不可逆损伤。这些问题会使膜的截留能力大幅下降,产水纯度超标,设备逐步失效。
其次,预处理系统失效埋下隐患。预处理(如石英砂过滤、活性炭吸附、保安过滤)是保护反渗透膜的关键环节,若预处理滤芯未及时更换、滤料失效,或加药系统(如阻垢剂、还原剂投加)故障,会导致大量杂质直接进入膜系统,加速膜污染;原水 pH 值、温度超出膜耐受范围,也会因预处理未及时调节,引发膜性能衰减。
再者,运行操作不当加剧故障。长期超压、超流量运行会超出膜元件承受极限,导致膜丝断裂或变形;反洗、化学清洗频率过低或药剂选择不当,无法有效清除膜污染,反而可能加剧膜损伤;停机时未按规范用保护液浸泡膜元件,会导致膜干燥或微生物滋生,缩短膜使用寿命。
最后,监测与维护疏漏扩大问题。未定期监测产水水质、跨膜压差等关键参数,无法及时发现初期故障;设备管路连接松动、阀门泄漏未及时修复,会导致系统运行压力不稳定;电气控制系统故障(如传感器失灵、程序错乱),会使设备运行参数异常,最终引发整体失效。